個案分享

Information

文章分類Article

搜尋

保膝手術 – 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

迷思:關節退化,一定要換掉關節 ? 

退化性關節炎,很多人想到的治療,就是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。其實在「早期」,「年紀輕」的病人,你/妳可以選擇保留膝蓋的手術,又稱「保膝」手術。

周小姐,50多歲女性,因天生雙腳嚴重膝內翻 (俗稱O型腿),且工作需要又得長時間走路與站立。雙膝疼痛困擾多年,最怕遇到樓梯,下樓梯尤其痛苦,最近更嚴重到連走平地都顯得困難。期間吃過了所有的消炎止痛藥、也接受過復健治療、關節內玻尿酸注射,但這些症狀都是「有吃有效,沒吃就痛」,跑遍臺北各大醫學中心,X光片都顯示「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」,多位骨科醫師都只建議「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」。

後經朋友介紹,找到王稚暉醫師。經詳細評估問診後,因「年紀輕」,「雙膝關節內翻」,不建議「太早做」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,而建議她接受「保膝手術 – 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」,搭配「3D列印技術」精準矯正。目前 (西元2022年) 已手術超過4年了,除了有效解決疼痛,恢復正常生活與工作外,還成功保留住自已的膝蓋,一舉長高2公分,減重復健讓自已的生活更加健康有活力。

< 圖片說明:手術前 >

天生膝內翻 (俗稱O型腿),從髖關節及踝關節連線可知(紅線),其身體承重的重心,完全由膝蓋「內側」概括承受,明顯的不平均受力

< 圖片說明:手術後 >

從髖關節及踝關節連線可知(紅線),其身體承重的重心,已矯正回膝蓋的正中心。所以病患將來走路時,其身體的重量都由膝蓋內外側平均分攤,大大減輕本來完全由內側承擔的困境。

「全人工膝關節置換」 VS 「保膝手術」

膝關節退化,就像車子輪胎已經消磨殆盡,到車行能做的,就只能換個新輪胎。所以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,醫師多會建議施行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。但人體畢竟不是機器,膝蓋也不是輪胎。人體的構造並不能像機器零件般隨意更換,一般臺灣健保所給付的人工膝關節,在好好使用的情形下只有10至15年的壽命,即使是自費的品項,醫師也無法保證能超過20年! 

「那我時間到了再換一次就好啦 !」

很可惜人體零件無法一換再換,第二次手術的結果只會比第一次糟糕許多,絕不是愈換愈新,愈換愈好喔 ! 所以接受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,一定要有「只能開這一次」的覺悟 !

保膝手術 – 調整膝蓋負重,延長膝蓋壽命

「媽媽給的還是最好」。即使醫療科技再進步,人體的構造永遠還是天然的最好。再以車子輪胎來做比喻,如果今次車輪的磨損都只集中在前輪,那可以考慮把好的後輪調到前面,再透過車子定位與載重的調整,就能續保輪胎的壽命。

保膝手術就是類似的概念,大部份臺灣人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是發生在內側,和其膝內翻的比例較多有關。所以在中早期的退化,其實膝蓋的外側是健康無破損的,真正有受傷的往往只有內側。透過高位脛骨截骨矯正的調整,讓健康的外側來幫忙負重,給受傷的內側休息,再輔以再生醫學製劑,讓內側軟骨再生出來,可有效延後置換全人工關節的時間,保養得宜,更可能讓你一輩子都不用換上人工關節。

保膝手術 – 所有人都可以做嗎 ?

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並非每個人都適合。重點是「年紀輕」「退化在中早期」「嚴重膝內翻 / 膝外翻」。

年紀愈輕,身體再生能力愈強,軟骨再生效果愈好。

退化中期早期,軟骨破壞不大,要再生修補就愈容易。

最後也最重要的,膝蓋要有明顯的膝內翻或膝外翻 (即O型腿 或 X型腿 ),矯正的幅度愈大,效果愈顯著。

手術細節

首先透過電腦斷層,模擬病人膝蓋上下肢的真實樣貌。經由最新電腦技術計算,精準量測需矯正的角度,再藉由3D列印技術,把校準的模板打印出來,於手術中透過模板精準切割,把下肢承重重心轉移至健康側。在骨頭缺損處,填上人工骨及骨頭生長因子,最後再用鋼板做支撐。整個手術時間不超過1小時,傷口不超過6公分。手術後即可下床走路 (需助行器),住院5~7天即可出院。

手術後恢復狀況

住院期間即可下床走動,使用助行器可自由活動。待疼痛穩定 (約5至7天)即可出院。出院後要注意傷口清潔兩周,配合醫師指示術後6至8週後,可以不用助行器自由行走。

疼痛改善的結果很有趣,如同前面所提它是透過力線的改變,讓破損的軟骨休息進進而達到再生效果,所以膝蓋的疼痛不是立刻解決,反而隨時間推移會愈來愈明顯,也就是時間愈久,愈來愈進步。病友剛手術完會覺得進步,但沒有全好,待一年兩年過去後,會覺得膝蓋愈來愈輕鬆,愈來愈健康。

推薦閱讀文章